健康校园 | 秋季常见传染病预防指引
发布日期:2024-09-11 作者: 来源:门诊部门户网站点击数:20

处暑过后,秋爽来学,学生们陆续返校;中秋将至,花好月圆,人们返乡合家聚餐,人员往来频繁,呼吸道、肠道传染病及食源性相关疾病等传播风险增大。

healthy life



温馨提醒:



关注登革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百日咳、诺如病毒感染、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麻疹和风疹、食源性疾病的预防,让健康和快乐伴您度过美好秋日。

1

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由于会剧烈疼痛,又被称为断骨热


登革热的典型症状是高热、三痛、三红和皮疹

✔ 高热:突发高烧(40°C以上);

✔ 三痛:剧烈头痛、全身关节痛、肌肉酸痛;

 三红:面红、颈红、胸红;

✔ 皮疹: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

✔ 除了以上症状,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严重时候还可能出现出血休克、多器官衰竭等,甚至会导致死亡。

建议

 穿长袖衣裤,尽量选择浅色,外出使用蚊虫驱避剂等驱蚊产品,避免被蚊虫叮咬。


❷ 安装纱门、纱窗,注意室内灭蚊。

❸ 保持住家及周围环境卫生整洁,清除各种卫生死角和垃圾,家中减少种养水生植物,用水容器或其他有用积水容器57天彻底换水一次。

❹ 如果出现可疑症状,需要及时就诊。

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冠病毒感染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近期我市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处于散发阶段,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症状主要有:

 发热以及低热,体温≥37.3°C,可伴有鼻塞、流涕、打喷嚏、咽疼、干咳等上呼吸道症状。

❈ 部分患者在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前,表现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如:轻度纳差(即进食量略微减少)、恶心呕吐、腹泻等,还可能出现乏力、精神差等情况。

部分患者可伴有腹泻轻度的四肢或腰部、背部肌肉酸痛等症状。


建议

1. 做好个人卫生

饭前便后、外出归家、接触公共物品后,要及时洗手,做好手部卫生,尽量避免用手频繁接触口、眼、鼻等部位。

2. 科学佩戴口罩

在进入环境密闭、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时,建议规范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3. 减少人群密集

建议老年人、严重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孕妇等尽量减少前往人群聚集的场所,如确需前往应佩戴口罩。

4. 保持环境卫生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应加强室内通风,每天至少保证两次开窗通风,每次不少于30分钟,可有效降低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保持空气清新,改善空气质量。

5. 增强机体免疫

保持合理的膳食摄入,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抵抗力,抵御病毒的侵袭。

6. 提高健康素养

保持一米线原则、戴口罩、公筷制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应避开他人,用肘部或纸巾掩住口鼻。

7. 加强健康监测

如出现发热、乏力、咳嗽、呼吸困难、嗅觉和味觉减退等身体不适症状,建议佩戴好口罩,及时就医。

3

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病程较长,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其临床症状特征有:

1.卡他期:流涕、打喷嚏、流泪、咽痛、阵发性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2.痉咳期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咳嗽末吸气性吼声,反复多次,直至咳出黏痰,日轻夜重,睡眠期间痉挛性咳嗽更为突出,影响睡眠。

3.恢复期:咳嗽强度减弱,发作次数减少,鸡鸣样吼声逐渐消失,阵发性痉咳症状可持续数周或数月。

建议

☑ 接种疫苗是预防百日咳最有效的方法。

☑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注意呼吸道防护,戴好口罩,勤通风,勤洗手。

☑ 如出现百日咳临床症状,尽早就医治疗。

4

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是引起急性胃肠炎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全年均可发病。人群普遍易感,其中学龄前儿童、学生以及老年人是高危人群。


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还可能出现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当前正值开学季,学生陆续返校,学校、托幼机构和家庭应当重点防控。

建议

1. 保持良好的手部卫生保持手部卫生是预防和控制肠道传染病传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应洗手。

2. 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喝开水,烹饪食物要煮熟,尤其是贝类等海鲜类食品更要煮熟煮透,蔬菜瓜果彻底洗净。

3. 患病期间减少接触他人。患者不要和其他健康的家人近距离接触,严禁给他人做饭或照顾老人和幼儿。厨工、清洁工、保育员等杜绝带病上岗。

4.做好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对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环境和物品进行消毒。

5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

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

建议

1.及时接种疫苗接种EV71疫苗能够预防EV71型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可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建议6月龄以上儿童接种EV71疫苗,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

2.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要洗手;不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奶瓶、奶嘴及孩子常用的餐具及玩具等应经常彻底清洗消毒

图片

3.少聚集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避免与有发热、出疹的儿童接触

4.早就诊一旦出现发热、皮疹(特别是肛周皮疹)或口腔溃疡等,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拖延治疗或误诊易使患儿发展成为重症病例,甚至导致死亡。

6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咽喉痛、全身不适等。

建议

▶ 建议6月龄及以上没有禁忌症者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等重点人群,以及医务人员、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托幼机构、学校、监所等场所工作人员。

▶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科学规范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咳嗽或打喷嚏注意遮挡口鼻。


 当出现流感样症状时,应居家休息,进行健康观察,不带病上班、上课;接触家庭成员时戴口罩,减少疾病传播;病情如出现进行性加重,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尤其是儿童、老人、慢性病患者、肥胖者、妊娠期及围产期妇女。

7

麻疹和风疹

麻疹和风疹是儿童常见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且儿童为主要易感人群。

麻疹最主要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3天,出3天,退3,分别对应的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麻疹本身是自限性疾病,但危害最大的是并发症,包括肺炎、脑炎、心肌炎,中耳炎、喉炎、腹泻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风疹起初症状为低热及轻度上呼吸道症状,约1-2天后,开始出现红色斑丘疹,伴耳后、枕后、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皮疹3天内可消退,并发症较少。女性孕期(尤其是前三个月)感染风疹病毒引起胎儿患CRS的风险较大,可导致胎儿患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耳聋、智力低下等多种畸形,甚至死胎、流产。

建议

 通过预防接种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是预防麻疹和风疹的最有效措施。

◆ 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开窗通风,晾晒被褥。同时要注意防寒保暖,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平衡饮食,增强免疫力,加强体育锻炼。

 尽量不要到人群拥挤、空气流通比较差的公共场所,尤其要注意加强对8月龄以内的、还未到疫苗接种年龄的婴幼儿的保护。

8

食源性疾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食源性疾病有明确的定义:食源性疾病是指食物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主要症状有腹泻、恶心、呕吐、腹痛、食欲不振等,严重的可导致脱水,甚至危及生命。



建议

◐ 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外出选择正规的、卫生环境良好的餐馆就餐;在家加工食材注意生、熟分开;食物要煮熟煮透;生吃蔬果要洗净;不喝生水。

◑ 注意个人手卫生,饭前便后、处理生、熟食物及其包装前后、接触宠物、处理垃圾之后要勤洗手。

◐ 清洁消毒,餐具和厨具要用流动安全的水冲洗、晾干,并经常蒸煮消毒,厨房环境要清洁。

◑ 不随意采食野生植物,不随意或“凭经验”采摘和食用野生蘑菇、野果、野菜等。


转自: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微信公众号

声明: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初审:赵永坚
复审:余烈中

终审:李超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