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禽流感和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建议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03日作者:来源:门诊部门户网站点击数:645
作者: 来源: 时间:2013-4-7 8:23:42 浏览:655次 |
一、预防人感染H7N9禽流感 近期我国安徽、上海、江苏先后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原因不详。主要表现为典型的病毒性肺炎,高热38℃以上,咳嗽。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而H7N9亚型流感病毒既往仅在禽间发现,在荷兰、日本及美国等地曾发生过禽间暴发疫情,但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 中国疾控中心相关专家:目前确诊病例主要表现为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起病急,病程早期均有高热(38℃以上),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5-7天出现呼吸困难,重症肺炎并进行性加重,部分病例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并死亡。 目前对该疾病临床特征的认识还很有限,该病毒感染能否引起轻型病例或其他临床表现尚不清楚。随着更多的病例信息的积累,对该疾病的认识将会发生变化。 预防: 1、各学院、各班加强晨检,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尤其是出现高热、呼吸困难者,应及时就医。 2、保持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遮掩口鼻等个人卫生习惯。 3、课室、宿舍要勤通风。 4、不熬夜,注意营养,加强锻炼。 5、进食畜、禽等肉类要蒸熟、煮透后食用。 6、还应避免接触和食用病(死)禽、畜。 7、疾病流行期间不举办大型聚会,不去空间密闭等通风不良的地方。 8、疾病流行期间不去疫区,减少外出。 二、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开学初以来,广州大学城陆续发生诺如病毒肠胃炎暴发疫情,主要表现为腹泻、恶心、呕吐,少数病例出现发热等症状。为有效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保障我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让我们共同了解一下相关知识。 诺如病毒,又称为脓融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该病毒在全球广泛分布,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寒冷季节呈现高发。感染后的潜伏期6-96个小时,平均潜伏期24-30个小时。人类是唯一已知的宿主。 该疾病多发生在学校、家庭、旅游区、医院、食堂、军队等,主要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饮用被病毒污染的水及生食牡蛎等水生动物是引起爆发流行的主要原因。传染源为该病的患者、隐性感染者及健康携带者。此外,日常生活接触也可引起该病的传播。 临床表现与其他病毒性胃肠炎相似,起病突然,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痉挛性腹痛及腹泻。可单有呕吐或腹泻,亦可先吐后泻。成人腹泻较突出。粪便呈黄色稀水便,每日数次,无脓血与黏液。可伴有低热、咽痛、流涕、咳嗽、头痛、肌痛、乏力及食欲减退。多呈自限性,恢复后无后遗症,预后较好,少有死亡病例。病程长及病情较重者排毒时间也较长,传染性可持续到症状消失后两日。本病免疫期短暂,可反复感染。 预防: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2.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减少到校外的餐厅就餐,特别是无牌无证的街边小店。 3. 不喝生水。 4. 减少外出和参与大型活动机会,杜绝传染渠道。 5. 各班加强晨检,一有情况,立刻就医,并报告辅导员和门诊部。 6.发现病人及时隔离。 (广东财经大学医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