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区预防登革热的建议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通知与公告

校区预防登革热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03日作者:来源:门诊部门户网站点击数:560
作者:   来源:   时间:2013-9-3 9:26:47   浏览:98次

    据三水区爱卫办通报,近期在本区发现一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因登革热是通过伊蚊传播,近期仍是高温多雨天气,存疫情暴发风险。三水校区及周边的树林与草地一年四季都是蚊虫滋生场所,进入夏秋季节仍需提高警惕,提醒全体师生员工注意防蚊防病。
  典型登革热症状通常持续高烧3-7天,体温可达40℃,常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部分有眼眶后疼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等。于病程3-6天出皮疹或热退后出疹,1-3天后变为点状出血疹,多见于四肢。患者通常有出血倾向,症状严重的需住院隔离治疗。学生若有蚊虫叮咬史且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抽血检验。

    预防措施。
    1.做好防蚊灭蚊及预防登革热知识宣传工作,经常性清理整治校区及校外周边环境卫生。
    2.保持渠道通畅,防止积水,盛水容器要加盖,地面低洼地方尽量填平以防积水,减少伊蚊孳生。登革热高发季节定期进行统一全面灭蚊行动。
   3.避免在阴暗潮湿等蚊虫出没频繁的地方逗留。
   4.野外郊游时可选择长衣长裤或在裸露皮肤涂上驱蚊剂。
    5.对有类似症状病人,且有接触史的,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发现确诊病例应按传染病管理规定报告疾控部门。

(广东财经大学医院)